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三级课程管理”,不对中小学课程和教材进行统一管理和硬性规定。各地、各校完全可以根据国家颁布的各科《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本地和本校实际的课程实施方案与教学计划,从而给地方、学校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这种“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既有利于国家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也有利于地方和学校实施课程的自主性和多样性,真正体现了新课程实施的统一性与灵活性。
校本课程是一种独立的课程类型就意味着:它不是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的延伸,不是具体学科的加减组合,更不是服务于考试与学科竞赛的附属品,而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如果说国家课程关注共同的基础与统一的要求,那么校本课程则关注学生的差异与兴趣;如果说国家课程由国家规定,体现了国家意志,那么校本课程则由学校决定,体现了学校的个性;如果说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开发主体是专家,那么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就是教师。
校本课程的教学给了教师摸索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的广阔空间。找到适当的、符合自身教学实际的教学方式,是增强校本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当前,课的形式与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不断出新,如综合课、活动课、实践课,合作、自主、探究等等。但教学方式的多样与新鲜不是教学的目的,教学方式运用的恰当、适度和有效才是教学追求的根本。校本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适合自身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实效,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是最好教学方式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也就是说,要求教师从事行动研究,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使教师从“经验型”向“专家型”发展。教师的研究是为了深入认识自身行为的性质并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因为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教学过程,形成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最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对教育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关注理论的构建和实践的反思。久而久之,教师就能养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努力借助相关的理论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把课程开发的权力还给教师,让教师来从事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同时还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的教科书,教师的能动性主要体现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上,专业能力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学校课程开发使教师有机会全面了解课程编制的过程,把握课程的纵向与横向结构,更加深刻理解国家教育方针和学校办学宗旨,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实践说明:教师群体中蕴藏着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
校本课程开发,在形式上看是“以校为本”,而隐藏其背后的真正的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的健康发展为最高目标。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强调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又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承认学生的差异,而且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的发展需要,以促进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因而课程开发不是以学科为中心,也不是以成人(学科专家、教师)为中心,而是注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校本课程开发所蕴含的一种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必须以充分了解学生为前提,而且由于教师自己参与了课程开发掌握了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与技巧,因此必然会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性质、知识结构、呈现方式等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并能从整个课程结构的角度,对所教学科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认识,提高自己驾驭课程的能力,从而对所教学科作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安排。从教学角度而言,校本课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同时追求体验性学习。这样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相应地要求教师掌握新的教学理论,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课堂管理艺术等等,这样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就能自然地得到提高。
校本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更是对学生学习经验和个性品质的改造;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跑道”,更是学生“奔跑”的过程。课程应是开放的、动态的、民主的、科学的,而不应是封闭的、静态的、独裁的、经验的。所以,以学校为基础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的所有成员以及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都可以参与进来,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将校本课程开出学校,开至社区,开到现实生活中去。开发的目的是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开发的理念是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学生本位而不是知识本位,它应重视学生自身独立的生命价值,而不应过多地强调人的工具性价值。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必要的时候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自然和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的能力。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立足点在于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实现这个追求必然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换言之,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教育理论 > >
教学中如何实现校本课程的实际价值
来源::未知 | 作者:棋牌游戏大全_棋牌游戏下载_官网推荐最火爆棋牌游戏平台*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对“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思辨
- 下一篇:锐意进取追求高效课堂
随机阅读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
- [教育理论]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
- [教育理论]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育理论]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
- [教育理论] 让幽默伴随课堂
- [教育理论]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教育理论]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 [教育理论]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
- [教育理论]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
- [教育理论]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 [教育理论]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
- [教育理论]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
- [教育理论]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
- [教育理论]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
- [教育理论] 运用“五大策略” 成就高
- [教育理论]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